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藝術是美的歷程,創新是美的征程  ——我校王超老師主持國家教育發展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工作側記

發表時間:2020-11-25 09:16

教師在學校傳道受業的效果如何,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而培養專業型教師,是福州二中在不斷與時俱進,面對改革中始終不渝的初心。福州二終致力于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研究和展示平臺,除了亮化教師學科價值,更要在不斷的課題研究中,將學科使命感在發展中不斷縱深,運用更強大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學校學科結合,融合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共同力量,奮斗追求成為“專業型教師”。為此,福州二中的課題研究始終在路上。

我校藝術組優秀教師王超老師主持課題《中學音樂創造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編號JFYF0109),該課題通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和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審批立項,是我國教育發展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我校藝術組組長劉林芬老師作為該課題核心成員,共同參與此項國家重點課題研究。

王超老師提出課題的研究背景,是面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與創新精神”的時代要求,是為了應對國家新課程改革后“學生喜愛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的尷尬局面。她與劉林芬老師以“創新教育理論的音樂創新教育”為研究方向力求為此新局面尋求解決之道。圍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與創新精神的教育核心,實現音樂教育改革創新,在音樂教育學視野中重新建構“創新”意義的音樂創新教育則提供了一 個推進音樂創新教學、深化審美教育的重要思路與途徑。 隨著心理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每一種音樂創新教育都有其特質與策略,以求達到更好的創新性教學效果。

素質教育的訴求日益增加,藝術的審美也日漸深入人心。在課堂的藝術實踐中,王超老師和劉林芬老師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出發,去探求多元理念下的音樂創新教育哲學觀,理念-審美-實踐-創造這一過程貫穿課題研究始終。力求建構一套切實可行的音樂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移植創新教育的理論介入音樂學科教學,建構學生喜愛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新”音樂課。

福州二中的“專業化成長”之路始終在不斷開拓著,不僅教師們關注課堂的實際教學,還要在不斷學習和科研中去發揮“匠人”精神,去做科研,去鉆研在自己的教研領域內更大的內涵,用之實踐,讓教學更加“精雕玉琢”。

供稿:教科室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